十二月,上党涅县。
“袁术先进公,再拜王,好生得意,或不日将更替汉室,僭号称帝!”
张虞迎着寒风,领众人巡视邸阁,谓左右说道:“袁绍初受魏公不久,今知袁术所为,不知是否会自进魏王!”
贾诩亦步亦趋,笑道:“君侯屈居侯爵,莫非为此羡慕二袁?”
“羡慕?”
张虞闻言而笑,说道:“天下未有一统,今却进帝、王之号,岂不与宋建所为相同。”
张虞可非圣贤,他若不为一统天下,不为开国称帝,他何必起兵争霸呢?
故袁术行僭号代汉之事,张虞不可能不羡慕。然人需知舍得,眼下大业未成,凭张虞的家世,怎敢效二袁进公称王?
“如实而言,君侯进位王公,于帐下文武有利!”
荀攸缓步捋须而行,说道:“关东大夫捐亲友,弃乡土,追随君侯于兵戈之间,众之所望无非攀龙附凤,成衣锦还乡之志。今二袁僭号,天子下诏,众人多盼君侯进位。然君侯逆文武之意,实令文武失望。”
“观形势而言,君侯以尊奉汉室以讨不臣,故众文武依附之。而今天下未定,却称公僭号,大众必会离心。人心离散,难可复合,故非明智者所能为。”
其实针对张虞称公与否,内部存在两种声音。一种声音从政治利益出发,希望张虞能称公进位;另一种从天下形势出发,劝张虞不能急于僭号。
而荀攸今日所言,便是点出了为何有这两种声音。
天下大乱,不少人背井离乡追随张虞,不是为了所谓的效忠汉室,而是为了富贵,故张虞所居的位子越高,才能赏赐属下更多官职。而反对者,除了偏向汉室的文武外,便有少数能看清形势的智者。今大战将起,为了团结更多人,张虞必须选择后者。
“以图之见,此番如能破袁绍,君侯具有一统天下之势,彼时得乎众人所望,可将顺天意而应人心。”郭图说道。
闻言,张虞开玩笑说道:“公则背井离乡,弃官投我。及功成名就时,公则可封阳翟县侯,时衣锦还乡,可立阀阅尔!”